行业新闻速递No:45

发布日期:2024-10-30    发布: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国内速记

01

2025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5700万吨

日前, 商务部公布《2025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2025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5700万吨。

申请条件包括:近2年(2023年1月-2024年10月,下同)具有原油进口允许量使用业绩或经国家产业主管部门核准具有使用进口原油资格。拥有不低于5万吨的原油水运码头(或每年200万吨换装能力的铁路口岸)的使用权,以及库容不低于2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的使用权。银行授信不低于2000万美元(或1.4亿元人民币)等。

2024年底前将第一批允许量下达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其后根据企业实际进口情况、经营需求和新增合法产能情况适时追加和调整。近2年无进口业绩的企业不再安排允许量。

同时要求,不能完成持有进口允许量的企业,应在当年9月1日前,通过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将当年无法完成的允许量交还商务部。


02

我国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今年已突破6000万吨

10月25日,我国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今年一次管输量已突破6000万吨,有力保障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我国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主要由甬沪宁管网、日仪管道江苏段、仪长管道江苏安徽段等12条管道组成,全长超2000公里,连接长三角区域主要原油储备基地和镇海、上海、高桥、金陵、扬子等多家炼化企业。   

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包含册镇管道等海底管道,是我国海上进口原油通道的重要入口之一。国家管网集团采取智能调控、主动预警等方式,以科技手段赋能海底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针对海底特殊环境,研发包括国产化SCADA控制系统、水击超前保护系统、负压波泄漏报警系统等功能在内的智能调控系统,实现集中远程控制,实时监视海底管道运行状态,确保管道发生异常工况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建设海底管道主动预警系统,防范海上船舶在管道周边抛锚破坏管道,引入了海底管道无人机空中巡护和应急侦查,保障海上进口原油通道安全、环境风险受控。    

除满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之外,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还通过仪长管道、仪长复线向沿江炼化企业提供原油资源保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澎湃动力。


03

京津冀推动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10月25日,2024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氢能产业主题推介活动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市工信局、北京市经信局、河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三地氢能牵头区域政府部门、重点园区、供应链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百余位重要嘉宾参会,旨在推动京津冀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提高氢能产业配套能力,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本次双链大会开幕式,保税区管委会、荣程集团分别与北京国资委直属企业京城机电控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氢能主题推介活动期间,天津氢能产业龙头企业荣程新能集团与博世氢动力、庆铃汽车、天海工业、远程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保税区氢能重点企业临港海洋集团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牧(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场景合作签署协议。荣程新能、博士氢动力、庆铃汽车首批30台190KW燃料电池重卡交付仪式成功举行。此次产业链上下游的签约合作,将进一步发挥应用场景牵引作用,引导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高性能储氢系统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装备产品供应体系。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保税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分别进行了区域成果发布及招商推介。部分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就氢能产业前沿技术,产业布局,区域发展等方面作了精彩分享。 

此外,会议同期举办了京津冀“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发布推介活动,20余家氢能供应链产业链企业集中展示了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高性能IV型储氢瓶、先进电解水制氢设备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产品。 

“下一步,将继续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发挥港产城区位资源优势、氢能化工领域产业基础优势、国家级示范区政策优势,以氢能产业示范园为重点载体,持续优化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机制,不断扩大绿色交通示范场景,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



04

我国完成全球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

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随着“萨拉特货运船”经过超过万里的远洋航运,顺利抵达深圳盐田港,意味着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成功完成,标志着我国跨入全球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利用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新赛道。

氢能安全高效的运输技术是决定氢能产业能否能够长足发展的关键环节。现有运输形式以气氢、液氢、有机物储运氢为主,其中,液氢以能量密度高、运输效率高等优势,成为解决未来大规模、长距离氢能运输利用的首选形式。此次跨洋液态氢运输示范工程,采用保冷的罐式集装箱装载。货船于当地时间9月4日从欧洲鹿特丹港装船,经由大西洋至好望角再到马六甲海峡,最终抵达深圳盐田港,完成首船吨级以上液态氢长距离跨洋运输。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设计总师肖立表示,项目团队针对液氢长距离跨洋运输产业链,系统性开展了全产业链技术攻关,突破了液氢罐箱海运工艺控制技术、全产业链定量化风险识别技术、港口液氢2.1类危化品“船边直提”接卸等技术难题,打通了各个环节的安全技术瓶颈,确保了“首航”的顺利开展。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到2050年,超过30%的氢气生产将用于国际贸易。我国作为最大的制氢国,年产氢量可达4000万吨,长距离跨洋液氢运输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推动我国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探索出新的实践路径。


05

中国石化两人获2024年度孙越崎能源科技奖

日前,在孙越崎先生诞辰131周年之际,第三十三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发,物探院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郭恺、华北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副经理张威获青年科技奖。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于1992年设立,每年评审、颁奖一次,本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共表彰了24名获奖者,其中能源大奖4个、青年科技奖20个。

多年来,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形成以“内抓十条龙、外抓联合体”为代表的特色创新模式,形成了由千名科研专家、万名青年科技人才、百个科技创新团队组成的科技创新大军,截至目前,拥有科研设计人员超2万名,其中40岁以下人员占比近50%,连续多届在孙越崎能源科技奖评选中获奖。

在以科技创新之手端牢能源饭碗上,中国石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从陆相到海相、从碎屑岩到碳酸盐岩、从中浅层到深层超深层、从陆地到海域、从常规到非常规、从国内到海外的多项突破,为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06

青海油田油气产量完成全年任务80%以上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油田”)获悉,今年截至21日,青海油田油、气产量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82.89%和80.24%。

据介绍,2024年,青海油田原油产能建设部署的16个产能建设区块,80%集中在老区内部。受老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相对较低、主力油藏压力保持水平和年产液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产建效果变差,单井产量降低,产能投资刚性增长。

对此,青海油田将效益建产落实到产能部署、优化、实施等各个环节。原油建产围绕井网完善、加密细分和滚动扩边部署产能,按效益排队优选实施老区产能建设。截至9月底,建成产能26.9万吨,井口累产油12.2万吨。

同时,天然气建产在现有产能投资、措施成本下,做好精准选井、动态调整、跟踪实施和降本增效。截至9月底,建成产能1.5亿立方米,阶段产能符合率121%。

近年来,青海油田将问题气井治理、措施维护、新井投产、工程增产作为天然气产量提升的突破口,成立上产小组,细化产量排布、考核指标,天然气日均产量已经攀升至1670万立方米以上的生产水平。


国际要闻

01

IEA:今明两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创新高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天然气供应状况报告《2024年全球天然气安全评估》显示,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创历史新高。

报告称,由于亚洲市场的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同比增长2.5%以上,达到4200亿立方米的历史新高。亚太地区约占天然气需求增量的45%,欧洲工业天然气需求的恢复也推动了需求的增长。预计2025年天然气需求将增长2.3%,主要还是由于亚洲经济增长的拉动。

自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天然气危机以来,全球液化天然气(LNG)液化能力已增加超过1500亿立方米。美国占2022年和2023年增量的75%,马来西亚、卡塔尔、墨西哥、刚果(布)、加蓬等也获批了新项目。其增长从2024年第一季度持续到第三季度,多数项目位于中东。其中卡塔尔获批项目数量特别多,其他国家包括阿联酋、阿曼、墨西哥、刚果(布)等,获批项目总产能超过450亿立方米。

报告还指出,自俄乌冲突以来,无论是供应国和需要国都倾向于更加重视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据称,2023年以来,供货合同以长期固定目的地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居多。从2023年起,85%的合同量为10年及以上合同,固定目的地合同占比超过70%。年采购量超过40亿立方米的大额合同量占2023年合同量的57%,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02

俄能源部预测:2050年石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近日,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索罗金表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会“大幅”增长。俄罗斯已作好增加供应的准备。索罗金明确表示,如果没有需求,俄罗斯不会向市场倾销石油。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石油开采将变得更加困难,生产成本将上升。

俄罗斯能源部预计,2030年国内原油产量将达5.4亿吨,即1080万桶/日。这一数值比2023年的5.31亿吨有所增加。索罗金表示,5.4亿吨的数字是一个基本情景,考虑了与其他产油国开展合作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按照索罗金的说法,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500万桶/日到700万桶/日。


03

BP或调整能源转型战略

近日,英国消息人士透露,随着首席执行官默里·奥金克洛斯的上任,英国石油(BP)或将放弃2030年减少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目标。据称,此举是BP为了重拾投资者的信心,决定调整其能源转型战略。

BP于2020年宣布的最初战略是在2030年前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减少40%。不过,去年2月,该公司已将减产目标下调至25%,当时,该公司意识到,投资者更注重短期回报,而不是能源转型。消息人士称,BP目前正在考虑在中东和墨西哥湾进行几项新投资,以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产量。

消息人士称,奥金克洛斯于今年1月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一直难以阻止BP股价下跌。由于投资者质疑BP从当前战略中赚取利润的能力,今年BP的股票表现逊于其竞争对手。奥金克洛斯将在明年2月的投资者简报会上宣布其最新战略,应包括放弃到2030年减少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目标。目前尚不清楚该公司是否会出台新的生产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