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58

发布日期:2025-07-07    发布: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国内速记

01

燃料油和低硫燃料油期货交割品质量标准将调整

为适应全球船用燃料油市场发展新趋势,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修订燃料油期货和低硫燃料油期货交割品相关质量标准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期货交割是连接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键纽带。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顺应国际海事组织及我国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及时上市国际化期货品种低硫燃料油期货。同时,密切跟踪研究境内外船用燃料油现货市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燃料油期货和低硫燃料油期货交割品相关质量标准要求,保障产业客户积极顺利参与期货套保和交易交割。

此次针对相关化工品指标规定的调整优化,既保留了中国保税船用燃料油的加注优势,又进一步满足了更多境内外产业客户参与套期保值和期货交割的需求,将有效地拓展燃料油期货和低硫燃料油期货服务船燃产业的深度和广度。

据悉,此次调整在保障加注安全和期货市场交割品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境内外产业客户参与燃料油期货和低硫燃料油期货套保的门槛,显著提升仓单生成和期货交割环节的便利性,提高市场参与积极性。


02

中国石化资本加码投资海德氢能

近日,中国石化资本投资入股海德明能(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这是继2024年6月中国石化资本旗下恩泽基金投资海德氢能后,中国石化资本再次加码增资。

海德氢能致力于引领绿氢行业技术创新,聚焦绿氢制取和利用综合解决方案,首创高效率、高动态、易维护的方形插片式带压电解槽,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制氢项目,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海德氢能已与中国石化开展了广泛合作,多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中国石化资本作为中国石化产业资本投资平台,锚定中国石化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加快氢能产业链一体化投资布局,先后投资入股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致力于通过资本聚链的方式,扩大工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规模,稳妥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布局,不断降低氢能储运成本,高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在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中,以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03

国内首座天然气全链条深冷处理厂投产

7月3日,国内首座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西南油气田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全面投产。这是目前国内技术路线最长、工艺最复杂、功能最齐全、产品种类最多的天然气处理厂,标志着我国在非常规天然气综合利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在致密气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实现快速上产。经评估分析,天府气田中乙烷含量丰富,多种天然气伴生气含量远超国内常规气田,具备极高的工业提取价值。

据介绍,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年处理量可达20亿立方米。该厂利用超低温深冷技术,通过逐级降温,使来自天府气区的致密气中不同组分在各自的冷凝点下液化分离,实现商品天然气、乙烷、稳定轻烃、LNG等7种产品的规模产出。

盐亭天然气处理厂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的技术空白,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树立了技术标杆,向构建自主可控的天然气深冷工艺体系迈出了关键一步。



0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建成

近日,记者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获悉,随着延安气田中区南部22亿方产能项目建成中交,延长石油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提前6个月建成。与此同时,新一轮天然气产能提升工程启动,预计“十五五”末建成产能200亿方,并努力实现天然气年产量150亿方以上稳产20年。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愈发关键。2012年以来,延长气田进入整装开发,通过持续攻关,天然气逐渐由以量为主转向量效齐增,特别是启动150亿方/年天然气产能倍增项目以来,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34万亿方,建成产能150亿方,累计产气量突破600亿方,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延长气田复杂致密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体系。

接下来,延长石油将基于延安气田资源基础和150亿方产能建设经验,规划实施200亿方天然气产能提升工程,助力陕西打造现代能源产业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该工程将进一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创造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全面提升陕西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和应急保障能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05

浙江舟山首次成功签发保税燃油电子交付单

近日,浙江舟山首次实现保税燃油加注全流程数字交接,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三个使用该模式的港口。

当晚,在舟山口岸监管单位的保障下,中石油燃料油在秀山东锚地为国际航行船舶“大洋荣耀”轮开展了500吨低硫燃料油和60吨轻质柴油加注。完成加注作业的供油驳船“溢沣润66”轮签单员,正轻点平板,通过“舟山保税船燃加注电子签单交接系统”(e-BDN系统),在线签署确认了本次所有加油单据。“大洋荣耀”轮上的轮机长也同步完成了相应的电子签章。

同一时间,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及其所属供油驳船“东方朝阳”轮在同一锚地以燃油电子签单交接的方式为宝金的“Pacific Glory”轮加注了1500吨高硫燃料油。

据了解,目前在全球船燃加注计量交接中,手工量舱和纸质交接仍是行业普遍现象,在加油准确性、透明度和时效性上存在欠缺。对此,舟山为保税船燃加注业务量身定制数字化管理平台,主要服务于供油企业、加油驳船、国际航行船舶和口岸监管单位,实现船加油作业管理及单据流转的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

作为全国船加油领域的开拓者,舟山已累计形成62项改革创新举措。“此次e-BDN系统的成功实践,再次为全国保税船燃行业树立了新的舟山样本,不仅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的体现,也是舟山践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有力举措。”舟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06

我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这是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与前期投用的桩基式水面光伏联动,成为目前中国石化规模最大的水面光伏电站,整体项目年发绿电1670万千瓦时,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对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浅海地区全海水环境的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该漂浮式光伏电站所在水域与海域联通,利用海水表面空间发电。项目位于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具有零排放、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装机容量7.5兆瓦。项目创新采用漂浮式光伏结构,通过光伏板随潮汐同步升降设计,缩短板体与水面距离,仅为传统桩基式结构的约1/10,最大限度借助海水散热,通过冷却效应提高发电效率5%-8%。

此前,青岛炼化已建成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与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水面光伏项目的全面建成投用,打通了青岛炼化新能源产业链最关键的一环,形成“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有助于氢能与光伏高质量耦合发展,为绿氢炼化、绿氢交通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下一步,青岛炼化将借助新能源产业优势,再拓展建设23兆瓦漂浮式光伏项目,强化新能源供给能力。

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增长极。中国石化计划到2027年建成光伏站点约10000座,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深耕地热领域,地热供暖能力达1.2亿平方米,成为中国最大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加速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条,建成投产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已建成加氢站144座,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国际要闻

01

印尼计划将原油日产量提升至100万桶

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副部长尤利奥特·丹戎2日表示,印尼政府计划到2029年或2030年实现原油日产量达100万桶的目标,以加强国家能源安全。

现阶段,印尼日均原油消费量达160万桶,而日均原油产量仅在58万至60万桶之间。尤利奥特强调,必须充分挖掘国内油田的全部潜力,才能达成产量目标。他说,政府正敦促拥有作业区块的承包商提高产量,并建议这些承包商与技术供应商合作,提升生产和运营效率。

20世纪60年代,印尼原油日产量曾达到160万桶,后因油井老化、投资减少、政局动荡等原因,原油日产量快速下降,2003年降至100万桶以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印尼1962年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008年退出。2016年,印尼曾短暂重回欧佩克,但因反对欧佩克减产协议,于当年底再次退出。


02

越南天然气公司扩建LNG接收站

近日,越南国家石油集团(PVN)宣布,旗下子公司越南天然气公司正在推进一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扩建计划,将位于东南部巴地—头顿省盖梅工业园区的Thi Vai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年接收能力从100万吨提升至300万吨。该项目总投资额将达8.867万亿越盾。根据计划,该项目的前期工程设计、预算编制和审查业务将于今年9月底前进行招标。

Thi Vai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2023年10月竣工。该接收站的储存设施容量为18万立方米,年接收能力为100万吨。除储存设施外,该接收站还配备有最大可接纳10万载重吨的LNG船进口港。

此外,该公司正在推进的几个重要项目建设包括,位于中南沿海平顺省的Son My LNG接收站、位于巴地—头顿省的Jin Co乙烷分离设施以及位于北部和中北部地区的液化石油气和LNG储存设施、位于湄公河三角洲隆安省的隆安LNG发电厂1号和2号天然气供应设施以及富美与胡志明市之间的管道扩建等。


03

道达尔能源携手Quatra发展生物燃料

近日,道达尔能源与Quatra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的协议。Quatra是欧洲废弃食用油收集和回收利用市场领导者。该协议自2026年开始生效,Quatra每年向道达尔能源的生物精炼厂供应6万吨欧洲废弃食用油。确保道达尔能源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生产原料供应稳定。

根据协议条款,Quatra将收集的废弃食用油进行过滤后运往道达尔能源的生物精炼厂。道达尔能源已将其位于法国南部拉梅德(La Mède)和巴黎附近格朗普伊(Grandpuits)的精炼厂改造成生物精炼厂。

位于La Mède的生物精炼厂于2019年投入使用,生物燃料年产能为50万吨。通过该工厂,道达尔能源成为法国唯一的可再生生物柴油生产商。今年,该厂还将为法国南部的机场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

道达尔能源可再生燃料与化学品高级副总裁Valérie Goff表示,与Quatra达成这项战略协议,有助于公司保障生物精炼厂的生产原料。生物燃料的开发是道达尔能源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直接降低客户使用的能源产品的碳强度,道达尔能源将与客户一道迈向净零排放。